课程中文名称 |
石油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实践训练 |
课程英文名称 |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training of petroleum machinery |
课程类别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
课程性质 |
考查课 |
开课学期 |
七 |
总学时 |
40 |
学分 |
1 |
适用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开课单位 |
机械工程学院 |
先修课程 |
石油钻采机械、油气田水力机械、油气田井下装备 |
|
|
|
|
|
一、课程设计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石油钻采机械》、《油气田水力机械》、《油气田井下装备》、等理论课程后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上述几门理论课程,都是在石油机械专业方向主要的课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仅仅依靠这几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做支撑,就不能真正的掌握这些石油装备的功能和特点。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设置了该课程。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及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石油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实践训练》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石油机械的特点,掌握石油机械的使用方法,并且提供相应的石油机械技术和设备平台,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该课程支撑了毕业要求1、2和3,具体指标点和对应课程教学目标见表1。表1课程设计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及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序号 |
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指标序号 |
毕业要求 |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
1 |
1 |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
目标1:了解石油机械的工作原理,掌握石油机械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的石油机械工程问题。 |
2 |
2 |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目标2:能够通过调研和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石油机械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得到正确的结论。 |
3 |
3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
目标3: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各种石油机械的特点,找出各种设备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
三、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要求、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课内理论教学40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见表2。
表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章节内容 |
要求 |
学时 |
课程目标 |
教学方法 |
理解 |
掌握 |
应用 |
第一章 石油钻机实训及仿真教学 |
1.1钻机控制系统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3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1.2 钻机传动系统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3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1.3钻机起升系统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2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第二章 钻井工艺和钻井作业实训及仿真教学 |
2.1钻井工艺和钻井作业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3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2.2钻柱和钻头的使用和设计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3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2.3井控工艺丶压井工艺的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2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第三章 修井作业实训及仿真教学 |
3.1修井机工作原理和方法介绍。 |
√ |
|
|
1 |
目标1 |
讲授 |
3.2修井机工作过程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7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第四章 压裂作业和固井作业实训及仿真教学 |
4.1压裂作业和固井作业工作原理和方法介绍。 |
√ |
|
|
1 |
目标1 |
讲授 |
4.2压裂作业和固井作业及仿真实训 |
|
√ |
√ |
7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第五章 采油机械实训及仿真教学 |
5.1各种采油机械工作原理介绍。 |
√ |
|
|
1 |
目标1 |
讲授 |
5.2 主要采油机械实训及仿真教学 |
|
√ |
√ |
7 |
目标2 目标3 |
实验 |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2种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见表3。
课内测验和课内讨论(课堂表现):30%。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掌握实验项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表4)。
实验报告:60%。采取每节实验课后编写实验报告的方式,内容为:1、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概述;2、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论述;3、对实验过程及仪器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论述;4、完成实验数据的记录及数据处理;5、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和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在1周内完成并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阅并给出成绩。
成绩评定
表3 学生成绩评定要素占比
序号 |
毕业要求 |
课程教学目标 |
评价方式的成绩占比(%) |
指标点占总成绩的比例(%) |
课堂表现 |
课程作业 |
实验报告 |
1 |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
目标1:了解石油机械的工作原理,掌握石油机械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的石油机械工程问题。 |
10 |
|
20 |
30 |
2 |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目标2能够通过调研和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石油机械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得到正确的结论。 |
10 |
|
25 |
35 |
3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目标3: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各种石油机械的特点,找出各种设备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
10 |
|
25 |
35 |
合计 |
40 |
|
60 |
100 |
表4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评分标准 |
90–100分 |
80–89分 |
70–79分 |
60–69分 |
0–59分 |
听讲认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踊跃回答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正确;回答问题准确;在课堂上能表现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 |
听讲认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踊跃回答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正确;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
听讲认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踊跃回答问题;思路基本清晰,逻辑基本正确;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
听讲不太认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需经常点名才能回答问题;思路基本清晰,逻辑基本正确;一般能够较准确回答问题 |
点名时被发现旷课或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思路混乱,逻辑错误,答非所问。 |
五、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依据表5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表6为课程目标达成度专业评价审核表。
表5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
毕业要求 |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
预设的考核方式 |
实际学习成果 |
达成度值 |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
目标1:了解石油机械的工作原理,掌握石油机械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的石油机械工程问题。 |
课堂表现 实验报告 |
该项指标对应分数求平均值 |
该项平均值30 |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目标2能够通过调研和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石油机械进行计算分析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得到正确的结论。 |
课堂表现 实验报告 |
该项指标对应分数求平均值 |
该项平均值35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目标3: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各种石油机械的特点,找出各种设备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
课堂表现 实验报告 |
该项指标对应分数求平均值 |
该项平均值35 |
表6 课程设计目标达成度专业评价审核表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
课程设计名称 |
石油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实践训练 |
授课学时/学分 |
40/1 |
开课学期 |
七 |
授课班级 |
|
任课老师 |
|
选课人数 |
|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
专业评价组审核 |
评价审核内容 |
评价依据 |
评价结果 |
教学日历或实习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
与大纲相符()/不相符() |
教案、课件、或实习指导书 |
教案或电子课件 |
与大纲相符()/不相符() |
课程归档材料 |
课程组提供归档材料、教学大纲 |
资料完整()/不完整() |
教学过程记录 |
出勤、回答提出问题、作业 |
记录完整()/不完整() |
课程设计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情况评价 |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
(源自于表5中的计算结果) |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源自于表5中的计算结果)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
(源自于表5中的计算结果) |
专业评价组队课程持续改进意见 |
|
专业负责人签字 |
|
年月日 |
|
|
|
|
|
|
注:此表为课程设计实施结束后提交给专业评价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达成度评价进行审核。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 《石油钻采机械》,徐建宁,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5
[2] 《石油钻采设备概论》,李继志,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年